词语:

簠簋之风

拼音:fǔ guǐ zhī fēng

簠簋之风的意思:

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萊陽 趙崙 閬仙,康熙 二十一年督學 江 南,力矯時風,清廉自矢。過 江 擊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 江 北矣。’於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爲之一變。”

〖簠〗字的解释: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笔画数:18;
部首:皿;
笔顺编号:314314125112425221

〖簋〗字的解释:


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笔画数:17;
部首:皿;
笔顺编号:31431451153425221

〖之〗字的解释:

zhī ㄓˉ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 往,到:“吾欲~南海”。


〖风〗字的解释:


(風)
fēng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姓。

(風)
fěng
古同“讽”,讽刺。
笔画数:4;
部首:风;
笔顺编号:3534

上一个词:大坰之惭

下一个词:睚眦之嫌

相关词语:

风生水起表笺之祸如簧之舌君子之泽破冰之旅山渊之精止足之分静谧之鞋交友之道守死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