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租庸调

拼音:zū yōng diào

租庸调的意思:

唐 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 北魏 到 隋 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 唐 开元 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 北魏 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 安 史 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泰 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 唐 租庸调犹为近古。”

〖租〗字的解释:

租 zū
◎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租房。租用。租借地。
◎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租佃。租价。租让。租赁(a.出租;b.租用)。
◎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租。地租。
◎ 田赋:租税。

〖庸〗字的解释:


yōng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岂,怎么: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庸调。
功劳:庸绩(功绩)。
古同“佣”,雇佣。
笔画数:11;
部首:广;
笔顺编号:41351125112

〖调〗字的解释:

● 调
(調)
tiáoㄊㄧㄠˊ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 调理使康复:~养。~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 调
(調)
diàoㄉㄧㄠˋ
1. 乐曲;乐谱:曲~。采菱~。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 调动:岗位~整。
9.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研。内查外~。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 调换:~座位。
● 调
(調)
zhōuㄓㄡ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上一个词:起痼

下一个词:叠句

相关词语:

十三调中吕调唱高调租客族逋租国陈隋调调五事影调剧调嗓子楚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