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弢
拼音:fú tāo
伏弢的意思:
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 养由基 ,与之两矢,使射 吕錡 。中项,伏弢。以一矢復命。”《国语·晋语九》:“ 郑 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 韦昭 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唐 王维 《为曹将军谢写真表》:“愿死艺於伏弢,誓杀身於鸣轂。”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臣窃愧恩深力浅,任重才疎,敢忘伏弢,益思敌愾。”〖伏〗字的解释:
伏f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姓。
起
笔画数:6;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1344
〖弢〗字的解释:
弢tāo
同“韬”。
笔画数:8;
部首:弓;
笔顺编号:51552254
上一个词:弢迹
下一个词:信达雅
相关词语: